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216

【白话视频笔记】第27集 - 佛言佛语摘录(附-复习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7 07: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佛法笔记摘录】

第27集 - 无所住而生其心



本集视频


【看师父说白话佛法】视频合集




为什么法师以身示表?他给人家带来的是庄严,他到哪里,别人就会讲话轻一点,就会显示出自己的庄严相,就不会在法师面前乱讲笑话,这就是一种感染力

BH-27


师父叫你们度人的时候,跟别人说真话,用自己内心真实的体会感染别人传达自己对佛真心的感恩

BH-27


一个好的度人的人,大慈大悲、能够弘扬佛法的人,他讲的不是自己,他讲的是别人的心声,因为他心中充满着众生,而不是充满着自私心“我要把这件事情推销出去,我要把这件事情说明白”,而是想到别人会有什么想法众生希望得到什么?他才说什么,这样才能激活别人的情绪

BH-27


学佛人有时候要学会自己的心体验体会别人,你会获得无上的智慧。多行善,你一定会有智慧的。师父叫大家多行善福报自然增加。…行善再加上修戒定慧,你就拥有了福的种子

BH-27


大家知道什么叫定业?算命给你算出来的就叫定业——定数。

· 菩萨告诉我们,就算有定业,该你死、该你生病、该你倒霉,你照样可以转换,因为学佛的人有了善念,有了善根,我们种下了无量福的种子,我们会转恶为善转识成智

· 多十善业,多忏悔,可以转换定业

· 你想转运吗?请你生起你的善心,请你生起你的慈悲心,不要去想得太多,众善奉行,多帮助别人,菩萨都看得见的

BH-27


你要救人,你就好好地付出,菩萨会帮助你。你发菩提心,菩萨会更慈悲地加持你。行善也是要用智慧的,很多人一辈子行善,最后成为一个大善人,他并不能成为菩萨,并没有功德,因为他没有加上他的智慧。

BH-27


我们做人也好,学佛也好,第一,要行善,第二,要有念经行愿的愿力,否则会伤及自己。

BH-27


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一个人要有菩提心,必须要有慈悲心。…当下你要发起成佛成道的决心,就要先拥有菩提心。…大乘佛法把菩提心作为动力,才会修戒定慧六度万行最终修成圆满的佛果

BH-27


菩提心是什么?它里面有两大要素:一个是,还有一个是智慧。菩提心是大慈大悲大乘佛法的根本

· 我们成佛的目的一定要清楚,我们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成佛,我们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安乐。

· 利益众生就是要想到:我拥有慈悲和智慧去救度一切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拥有菩提心和慈悲心,我才能得到佛果,才能学会布施持戒安忍

BH-27


真正有智慧的人,修心要学会修实修,实修就是道场

BH-27


证悟空性就是我们非常珍贵的无上菩提心。为什么学佛人经常说要证得无上菩提心?其实《金刚经》说“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境界就是菩提心。

BH-27


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利益,都没有想法,不为什么而去做,就是一种慈悲心——无缘大慈的慈悲心无所住与慈悲结合的境界,那就是菩提心。…如果我们只能无所住而没有慈悲心,那你可能就是学的小乘的独觉士;如果你只有慈悲心而不能无所住,那你就是世俗的有为法。

BH-27


学佛人要懂得,有目的地去求,有目的地去做,就会跟慈悲离得比较远。要无所住心,要无缘大慈,要为了众生而能献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包括自己的一切,这样才有真正的慈悲心,才能成就心中的菩提心。

BH-27


大乘佛法这种慈悲心的思维展开了,展开得多高多远,那你是无量无边,你就拥有了无量无边的功德

BH-27


希望大家的菩提心自然地生出,不为功德去做,懂得放下,做了就放下,不去斤斤计较人间的烦恼,体悟人生无我的境界,这就是你学佛的基础

BH-27


返回上一篇

学习下一篇


或者

一起来复习

边听边看边填空

建议对照文字,并手写纸上便于记忆




为什么法师以身示表?他给人家带来的是        ,他到哪里,别人就会讲话轻一点,就会显示出自己的             ,就不会在法师面前乱讲笑话,这就是一种               。情绪的感染力有时候会增强。怎么增强的?很多高僧大德的演说,他们也是用真实的          才能感染别人。很多高僧大德的演说为什么能够说得好?并不是靠一种技巧,而是靠          那种          的情感——他          ,他希望大家都         ,他知道佛法好,         能够让别人改变,这种    能量和    能量都能够          别人。

当我们真正遇到难过的事情的时候,怕身边的人担心或是出于其他的顾虑,那时我们不会用         的心,“哎呀,我家里的事情不要给他知道,知道很难为情的”;会假装很开心,“没有啊,很好啊”。你这种         的情绪就不会传染给别人,因为别人知道,别人不会因为你说几句话就相信你,你就不能把               传达给他。

师父叫你们          的时候,跟别人说           ,用自己内心                      去感染别人,传达自己对    真心的           。有的人虚情假意,并不会让对方感到真正的愉悦、很开心,不可能的。你跟他讲          ,“哎呀,你真好,我一看你,越活越年轻,你怎么这么年轻”,他知道“我不年轻了,不是说我年轻我就年轻的”,因为你说的是假话,不能         他;只有         ,有些人讲话,“你看看我们都老了,你也老了,我也老了,但是我们的         很好,我们学佛啊”,你看,感染力来了吧?除非你自己发自内心真正地                    ,否则对于激活他人的情绪                。你看很多演说家在演说的时候讲了半天,人家打瞌睡,为什么?他讲的都是自己要    的,而不是别人要    的。

一个好的        的人,大慈大悲、能够弘扬佛法的人,他讲的不是          ,他讲的是别人的         ,因为他心中充满着         ,而不是充满着              “我要把这件事情推销出去,我要把这件事情说明白”,而是想到别人会                        ?众生                        ?他才说什么,这样才能           别人的情绪。所以从心理学上讲,如果你确实遇到了烦恼的事情,还不如直接将         的感情说清楚,就直接跟别人讲“我今天碰到烦恼了,我很不开心”,别人还能帮助你;如果你强颜欢笑,还笑嘻嘻的,其实心中很苦,还要跟别人、跟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说“我真的很好,虽然这件事情发生了,其实我也很想得开,我怎么怎么”,你                   的欢乐,不会给别人带来任何一点快乐。

师父告诉你们,学佛人有时候要学会用自己的                          别人,你会获得          的智慧。多           ,你一定会有智慧的。师父叫大家多行善,          自然增加。你的福怎么来的?福气怎么会在你身上的?因为你多行善。你帮助别人,你能吃什么亏?你多做一点事情,你会         什么?你得到的是福报。行善再加上修            ,你就拥有了    的种子。很多人的福气怎么来的?一个是行善,一个是能够         ,而且能够    得下来。碰到事情有          ,你福的种子就种了下去。记住了,种下去    的种子,很快就会           出来。

大家知道什么叫          ?算命给你算出来的就叫定业——定数。我们的定业很难灭掉,我们在人间很多都是         、定业。虽然我们有时候定业很大,但是菩萨告诉我们,就算有定业,该你死、该你生病、该你倒霉,你照样可以         ,因为学佛的人有了          ,有了          ,我们种下了             的种子,我们会转        ,转        。多修             ,多           ,可以转换定业。一个人就算有业,你也可以转换,不要害怕。

就像一个人,就算生病了,好好地配合治疗,也会好的。行善事,自己经常要想“我要                 ”。你想转运吗?请你生起你的善心,请你生起你的            ,不要去想得                           ,多帮助别人,菩萨都看得见的。人间          不要去想得太多,有些人帮别人的时候经常想自己“会不会他的          到我的身上?会不会我帮他   ?”你要          ,你就好好地          ,菩萨会帮助你。你发            ,菩萨会更慈悲地          你。行善也是要用         的,很多人一辈子行善,最后成为一个大善人,他并不能成为菩萨,并没有功德,因为他没有加上他的智慧。

我们          也好,          也好,第一,要行善,第二,要有                   的愿力,否则会伤及自己。救人要能够让自己生出               ,生出慈悲心之后,                也会自然生出。很多人问师父,菩提心和慈悲心有什么区别?你们告诉师父,有区别吗?一定有。           心是          心的基础,一个人要有菩提心,必须要有慈悲心。你不慈悲,哪能发起菩提心呢?有慈悲心,要    众生,只有          才能有能力去度众生,所以当下你要发起                   的决心,就要先拥有菩提心。

所以        佛法把               作为动力,才会修                       万行,最终修成圆满的         。在你修成佛的这条路上充满着菩提心,因为没有菩提心的           ,没有                   心的基础,没有          一切众生的愿力,你是修不出菩提心的。我们经常说           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它里面有两大要素:一个是    ,还有一个是           。菩提心是大慈大悲大乘佛法的          

师父跟大家简单地讲一讲,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才能拥有菩提心。为                  而成佛,这句话就包含了           。如果一个人不能利益众生,他就没有慈悲心和智慧两层含义。所以我们成佛的            一定要清楚,我们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不仅仅是为了         成佛,我们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安乐。为                就叫慈悲。如果我们          了众生,我们就          了悲心,我们就等于          了佛果,就是没有智慧。利益众生就是要想到,我拥有慈悲和智慧去救度                  ,让众生                   。拥有菩提心和慈悲心,我才能得到          ,才能学会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修心要学会修           ,实修就是             

                   就是我们非常珍贵的         菩提心。为什么学佛人经常说要证得无上菩提心?其实《金刚经》说“                              ”,这个         就是菩提心。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利益,都没有想法,不为什么而去做,就是一种慈悲心——                  的慈悲心。                        结合的境界,那就是菩提心。《金刚经》里面讲到这一点,就是让我们懂得,要学                               ,就是要学菩提心。如果我们只能无所住而没有慈悲心,那你可能就是学的         的独觉士;如果你只有慈悲心而不能无所住,那你就是世俗的              。所以学佛人要懂得,有目的地去求,有目的地去做,就会跟          离得比较远。要               ,要                  ,要为了众生而能献出自己宝贵的         ,包括自己的          ,这样才有真正的慈悲心,才能成就心中的               

师父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我们学佛做人多                    自然就增加得快,所以做         也是最重要的,要          地去做。很多人做善事,一般都是“哎呀,我要做点功德了”,要非常欢喜——“我今天拖地板拖得非常开心”“我今天念经念得非常          ”“我今天听课,觉得                       在心中,因为我学了更多,我可以        更多的                    ”。只要你把这个          ——          佛法这种慈悲心的思维展开了,展开得多高多远,那你是                    ,你就拥有了无量无边的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           ,一个          可以成为一个功德,同样,一个人做了一件很大的善事,它也会变成          。这就是你的境界用            心去做还是            心去做,这就是我们          一个最根本的基础。希望大家的菩提心         地生出,不为          去做,懂得          ,做了就放下,不去                    人间的烦恼,体悟人生          的境界,这就是你学佛的           



更多白话视频笔记


白话佛法学习 - 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5-1-16 07:48 , Processed in 0.1026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