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视频为课件,详细更多扩展内容可见下方文字
PDF课件浏览(请允许网络加载时间)可点击PDF内链接直接观看对应视频或开示
感恩词
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感恩南无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菩萨,感恩恩师。 恳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某某某(您的名字) 开智慧,静下心学习师父开示,让师父的开示进入八识田, 帮助我更好地学佛修心!我自己的业障自己背,不让一起 共修的师兄们背。在今天共修过程中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 请南无释迦牟尼佛慈悲原谅,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 南无护法菩萨慈悲原谅。一、净信7
PDF课件浏览(请允许网络加载时间)可点击PDF内链接直接观看对应视频或开示
点击下载PDF课件强迫症和疑心病
(师父,现在的人好怀疑,老是怀疑别人,如何消除这种怀疑心呢?现在人与人不相信)一个是外环境造成的,还有一种就是强迫症。我曾经跟你们讲过,强迫症就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愿意去想,强迫自己一定要去想这个事情(对)强迫症是什么概念呢?比方说,他害怕某一件事情,就不断地去想象,但是自己心中根本不能克服它,所以他就强迫自己去思维、去想象这个事情(师父,强迫症归根还是心理的毛病,心理还是靠佛法来化解,是这样吗?)其实佛法就是心理治疗,你想想看,佛法就是帮别人治疗心理疾病的。比方说,你明明没有病,老怀疑自己有病,这个已经叫强迫症了。为什么呢?你心里想:“我又没病,我什么病都没有,我吃得下、睡得着,为什么有病呢?”过一会儿,“觉得不舒服啊,感觉我是不是有精神病啊?”很多人自己就经常跟人家说:“我是不是有毛病啊?”是有毛病,强迫症也叫毛病,因为你强迫自己去思维那些不该思维的东西,就是强迫症(这种强迫症是有灵性在身上吗?还是什么原因呢?)从生理上来讲,是一种思维的逆障点,从心理学上来讲,你心中有个逆障点,就是“什么事情我都害怕,什么事情我都不相信”,然后总怀疑自己,总怀疑别人,怀疑到后来,明明人家没有做,你也怀疑别人,你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这个就是强迫症。强迫自己去相信那些不应该相信的事情,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举个最生活的例子,明明门关了,明明自己锁了包放在那里了,你总强迫自己“我门没锁,好像没锁”,再去看一看,在心理学上讲,这就是强迫症的前期病变(有的人就这样去看,确实是这样)就是不放心,“哎呀,我门锁了吗?”“哎呀,刚刚锁过”,不相信自己,强迫自己说“没锁”,“我明明锁了”,逆障点出来了,强迫自己说“没有,可能没锁”,又去看一看,又去把门拉一下(是的,弟子以前也那样过)其实现在社会上人人都有这个病的,自己做的事情怀疑自己。你想想看,自己做的事情都能够怀疑自己,那别人做的事情你会不怀疑别人吗?(会的)
Wenda20170625A 13:21完整原文
疑心和道心退失缘于愿力不够
有疑心和道心退失实际上就是愿力不够,在人间碰的苦难不够,越苦越有愿力。一个人要懂得怎么样有愿力,你碰到不同的境界之后会想不开、想不通,会一段时间忧郁,当你再发现某一个法门能够救度你,你就会拼命地发愿了,愿力就是来自于此。所以讲到底,愿力不够的人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
Wenda20181116 21:34完整原文
你的烦恼心、恨心......所有的心都会…
我们对佛性一心一意,非一非二,佛能不帮助我们吗?你如果对佛三心二意,今天怀疑佛,明天觉得佛没有照顾你,后天觉得佛怎么有偏心,“为什么他求了就灵,我求了就不灵?”所有的这一切让你产生了很多贪心、恨心或者愚痴心,还有嫉妒心,你的三心、四心、五心全部都产生了。 你一个意念会产生很多想法,这些想法又存在在内心深处,而这些存在的想法又是虚幻的,那么慢慢地一个想法又生出种种想法。所以经文上就讲,你的烦恼心、恨心......所有的心都会让你产生种种想法,因为它会生根,它会发芽,所以你的理解也会慢慢地越来越多。
白话佛法视频106完整原文
妄念生疑心
在妄念中,这个想象有时候是一种幻觉,你以为是对的,因为幻觉会扭曲你心理的正常状态。比方说你对这个人印象一直很好,你想“他最近为什么跟我不好了?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了?”开始扭曲了——曲线型思维,你的心理状态就变成曲线型地去理解,然后会造成对自己的伤害。所以很多人拜佛,刚拜的时候,“观世音菩萨,您保佑我能躲过这个劫”,他命根当中最近正好是有个善报,菩萨帮他了,点化他了,或者正好他一求,这件事情应了,“哎呀,菩萨真灵啊”。再碰到几件事情,“求了半天怎么不灵?”你命根当中没有福德了,然后开始妄念想“菩萨不喜欢我了,菩萨不理解我了。是不是我买的水果太差?还是我磕头不够诚心?”什么妄念都出来了,然后这种妄念在自己的内心,就存在一种曲线型的负心理状态,不正常,觉得菩萨不关心他了。“上次为什么关心我?”那么慢慢地就以为自己是对的,就觉得菩萨有分别心。
白话佛法视频106完整原文
是非对错之心过重会导致怀疑心
(师父,是非对错之心过重,是否会导致疑心?)会的。因为你心中经常讲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这个错的、那个对的,你的疑心病就很重了(也不要把善恶看得太重,对吧?)对啊。善恶本是因缘,你在人间的善和恶很多都是前世的因果,明白了吗?(是的)
Wenda20181116 13:30完整原文
有信心就不能有怀疑心
实际上佛教就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二是什么呢?就是你一定要有信心,你没有信心,你就学不好佛。为什么一分为二呢?一个是信心,还有,有信心就不能有怀疑心。所以一个是信心,一个是耐心,有了耐心你才能长期的学佛。所以我们很多学佛人,他找不到学佛真正的智慧本来面目,他就是皈依我们的佛法僧,也就是说,认识非常的肤浅,就是对境啊,对自己的意境。有些人一本正经的始终在迷迷糊糊当中,对菩萨升起不是太相信的这种信心,所以我们经常讲就叫半信半疑,那慢慢的就会生出邪见出来,因为长期糊涂、对佛法不认可的人,她一定会升起糊涂心的,所以她就没有产生定解,她就会产生怀疑。定解是定的下来,来解释、解脱。所以很多现实当中很多人很有文化,他对宗教、对佛法的迷惑,他是一直有,他一会说我信佛,一会说我也不是完全相信,我觉得这个很合理,我觉得这个有点不合理,他是唯心所造,她自己觉得合理的事情她就说合理,她站在自己的观点上,她觉得不合理,她就说不合理,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一种违观。所以你始终是处于在迷惑状态,因为你对佛法不了接,你怎么能说它合理和不合理,你对佛陀不理解,你怎么会知道佛陀到底说的正教还是邪教,你首先要理解它,所以我们对归一的对境,就是希望我们不管是谁,尤其是年轻人、有文化的人,应该懂得自己要用智慧来观察,不要觉得我今天怎么怎么怎么,我认为这个佛法对我有用了,我就说它是正法,是有点唯物的根基的,一觉得对自己不合拍了,就说佛法、佛教里面有错误,所以这些人实际上一辈子在错失当中,她很可惜,她也很可怜。
【BH佛法】181124完整原文
这就是佛法界讲的“信愿行” 我们在人间很多事情都不能等,很多人不能成功,心里烦恼,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阻碍自己,那就是在自己的心中铸造了一个大的魔障,所以,人知道了,就应该马上去做,而不是自己来阻碍自己,人的成功在于行,你听到了,你相信了,你就要有愿力,你才会有行动,这就是佛法界讲的“信愿行”。
170827 吉隆坡完整原文
要懂得,理解你的人,有时候你不需要太多的解释;不理解你的人,你不必去跟他解释。人贵在大气。要学会经常对自己说:“真正懂你的人,绝不会因为那些人和那些发生的事情来否定你,因为他真正能够读懂你、了解你,这才是真正的佛友之情。”学佛人要养好自己的大气,今后你必定会有福气。养成一个大气大度的人,不要太在意别人在背后对你的看法,因为它可能时时刻刻扰乱你的心,因为这些言语改变不了你的真实情况。学佛人要信念坚定,愿力扎实,以你自己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你的修行修心的功德如宝山,这就是佛法的信愿行。
2019.12.07【墨尔本】完整原文
佛法界叫“信愿行” 学佛人先要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他人,真正的佛法是不讲命运的,但是承认命运,讲命运看图腾,那是为了度化众生,认识命运,那是学佛的基础,改变命运,那是学佛的原则,真正地让命运摆脱,那才是学佛。先要相信,才会有愿力,有了愿力,才会有行动,很多人这么早爬起来念经,因为他相信观世音菩萨,因为他有愿力,所以,佛法界叫“信愿行”。希望你们要懂得,我们要去做,我们所有的弟子要懂得佛的教理,我们要懂得信心,那是愿力的保证,而愿力又是行为的保证。
130609香港完整原文
心中的正能量是信愿行 你们也知道很多人单传独授,过去也有;现在末法时期要普度众生,学习观世音菩萨,就是要在广播里、在报纸上,在全世界去弘扬中国文化和佛教精髓,就是要让正能量在这个世界上充实,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绝对不能让他们以为贪瞋痴是对的。要懂得我们心中的正能量是什么?是信愿行
161223 吉隆坡完整原文
红尘业障执著生,信愿行中寻佛根
4.14师父每日佛言佛語完整原文
修行人应学习佛菩萨大般若智的“信愿行” 就算自修得到佛菩萨的果位,也要有“愿为众生再入生死”、践行大乘佛法的牺牲奉献精神,这样才能真正超脱凡间,归入佛道。
5.17师父每日佛言佛語完整原文
学佛人首先就要拥有信愿行 大家要知道,我们的气就是像一杯茶水一样,就是像一阵风一样,一会儿来,一会儿走,这些气来的时候,就会伤害到你,走的时候给你带来很多的创伤,就如台风一样,这股风来的时候,会给城市造成很多的危害,会伤害到很多的无辜,等到它走了,如果你不赶紧让这座被破坏的城市恢复起来,那你永远生活在一个破烂不堪的城市,所以,不要让自己的气再伤害着自己的慧命,因为气能够很严重地损害我们的慧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质能的变化,人的性格为什么会变化?人想得通,就会想得通,很多的愿力为什么能够产生对自己强有力的信念?为什么佛法说“信愿行”?因为当你有信心的时候,它会转换成一种能量,而能量能够转换成一种物质,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在念经,为什么有些人睡到八点钟,而有些人四点钟、五点钟就起来念经了?这就是一种能量,这就是一种加持的能量,因为你有信心了,所以,你才会有愿力,因为你有愿力了,你才会有行动,所以,学佛人首先就要拥有信愿行。
130922台湾完整原文
我们发大菩提心,我们生出信愿行,我们才能学做菩萨
【BH佛法】120122-2完整原文
信愿行让我们在学佛中永远不要舍弃佛法这一真谛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在学佛当中最要紧和最重要的是要有自性,我们心中的自性会增加我们的愿力,有了愿力才会有行动,佛菩萨说的信愿行让我们在学佛中永远不要舍弃佛法这一真谛。
140914 台湾完整原文
才能成就你的佛道 学佛修心,要心中有佛,心中想着众生,有愿力可以度众生,“勤修信愿行”,才能成就你的佛道。
4.17师父每日佛言佛語完整原文
信佛就是桥上的栏杆 拥有了信佛的保证,你的生活才会更加踏实,求菩萨保佑的日子比自己天天不知道过什么日子要好得多啊。只有把菩萨装在你的心中,你才消灭了灾难。离开了菩萨,你会害怕和空虚。
什么叫聪明?什么叫智慧?能够忍辱继续精进,能把人间每一次的挫折和别人对你的嫉妒当成是机遇,驱凶避害。即使别人把你踩在脚下,你也要相信菩萨会保佑你。忍辱才能负重,负重才有愿力,有愿力才会有行动,这就是佛法讲的信愿行。
181014 纽约完整原文
有信念就有创造奇迹的机会 学佛就是要学会自己清净,要有智慧,要有理智。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少不了理智,如果学佛人没有理智就会出很多大事情。要有信念,要相信菩萨一定会救我们的,在这个世界上,信念是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的珍宝,一个人有好的信念就能克服所有困难。所有成功人士的起点都是从很小的信念开始,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即使你们拿走我现在所有的一切,只要留给我自身的信念,我就能在十年中将所有失去的东西全部拿回来。”有信念就有创造奇迹的机会,学佛也是这样,我们要有信念,相信自己的身体会好的,相信亲人会回来、家庭会圆满,信念就是你的愿力;当愿力成熟的时候,会化成动力;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和观念,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上,这就是“信愿行”。
140918 旧金山完整原文
要用“信、愿、行”来了脱生死 我们要把生死的根本改变过来。生死的根本就是“贪、瞋、痴”,即贪念、恨念、愚痴。要用“信、愿、行”来了脱生死。就是“我要相信呀,我要用愿力、要用行为来改正自己”,你才能了脱生死。因为信愿行可以灭度。灭什么呢?信愿行就可以灭贪瞋痴。自古以来一个不好的有毒的物质它一定有解药,就像一个不好的毒药它一定有化解的办法。而化解贪瞋痴最好的办法就是信、愿、行。希望你们用笔记下来,把师父的白话佛法好好看看。师父曾经给你们讲过信、愿、行,给你们也讲过十二因缘,还讲过三世因果,就是让你们明白信愿行和贪瞋痴。
【白话FF】4-29完整原文
信心、愿力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的能量是靠着不停地去修、学,才会增加的。什么样叫能量?因为有信心才会有能量,一个人觉得“我能做这个事情”,他才会有力量去做,所以要有信心你才会有能量。“我决心要帮助他,不管怎么样我要帮助他”,那你就能成功。信心才会产生愿力,愿力会产生更大的能量,这样你才会落实在行动上,所以佛法界讲叫“信愿行”。
2015年2月4日马来西亚完整原文
PDF课件浏览(请允许网络加载时间)可点击PDF内链接直接观看对应视频或开示 要止住念头好难 (师父在博客最新开示给我们讲“四无相”,无所住、要住心、要止住念头(对啊)可是这些真的好难,师父。)修心难吗?(难,太难了)你要让人家尊重你,你说难吗?因为你的干净、你的坚强、你的忍辱,别人才会尊重你。有什么好难的?自己只要用心去做,每天一点点、一点点这么累积,时间长了就成功了(明白了)人家花一个月做到的事情,你花一年总做得到了吧?(嗯)
Wenda2020020921:00完整原文
不是说完全止念,因为你止不住的 不把任何烦恼放在心中,不把任何障碍、罣碍放在心中,就是取得了中观中道。烦恼有吗?有的。来了之后把它消除掉,不就是中观中道吗?不是说完全止念,因为你止不住的,止念只是在你慢慢地中观中道之后所产生的一个效果,而这个效果是你终有一天能够用你的修为止住自己的念头,并不是现在就能止住它。
第38集【白话FF视频完整原文
马上止念,算违愿吗 一个不好的思维在脑子里如果留存30秒就会进入七识田中,就在你的七识田种下不好的因,你就会倒霉。如果在30秒之内,马上灭掉,就不会给你记录。看到一个漂亮的女的,心里想“这个人真漂亮……”马上又想“我是学佛人,不能乱想”,4~5秒钟,一个念头就灭掉了,一念生一念灭,很快就结束了。
答疑330-5【马上止念,算违愿吗】完整原文
转念和止念 问:末学有一些佛法上面的问题想请教:佛法里面讲的转念是不是讲的转化意念?就是将脑子里善良的念头替换成好的念头。止念就是更深一步了,就是转念也都不转,脑子里就连从恶念到善念的这个过程都没有,把不好的念头扼杀在萌芽状态。转念和止念还是属于有念的阶段。最高境界是无念,无念是不是建立在“不思善,不思恶”脑子当中已经完全没有人间是非对错的层面上的呢?
答:是的。
答疑298-38【转念和止念】完整原文
止念与开悟的区别 很简单,要看他修行修到什么程度、开悟的程度的,如果他修到后来不想念了,什么都不想动脑筋了,那是倒退、那是记忆力衰退,不是在进步,不是在止念。止念是什么?止念是完全拥有充分的智慧和开悟的情况下,明白这些道理而不去追求这些境界、不去追求这些道理,那他的境界会大上一步,这才叫“止念”。举个简单例子,比方说有些人为了追求名,“我一定做会长”。他追不到,“我不追了,无所谓了,下次有机会再追吧”,那么这个人不叫境界高,不叫止念。有一种人突然间学佛之后,“会长做了也要下来的,而且做会长烦恼多,这个是人间的东西,今天有了明天没有。我想通了,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会长啊?所以我不追求了”,那么这种人就叫开悟之后的止念。还有一种烦恼,“因为我实在选不上”,烦了。我们经常说选美小姐,本来一个女孩子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喜欢,朴朴素素长得很漂亮,大家都喜欢她,总是看见她就说“哎哟,你长得真好看”,这小女孩心里一直很开心的。自从她参加了一次选美之后,心态全部变了,为什么?选美,长得难看的都选到第一名、第二名,她长得这么漂亮,选到第四名、第五名,为什么?因为人家都开后门,轮不到你啊。人家只要有眼睛,眼睛可以画的,现在什么整容都可以啊。好了,这个小女孩自从选到第四名、第五名,选不上之后从此一蹶不振,慢慢在家里得忧郁症了。追求不到的话,“哦,我不要了”,这个不叫止念,没那个境界。这个叫颓废了,这个叫往后退了,呵呵
Wenda20150426A36:12完整原文
佛法的小定 如果一个人说他想通开悟了,你们可以试试他到底开悟不开悟,你就冲着他骂,他如果发脾气,就是不开悟,如果笑嘻嘻的,这个人就开悟了,这叫局部开悟,还不是全部开悟。(笑声)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要靠慢慢积累,实际上一个人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是平时的积累不够,平时的积累能让人慢慢形成一个学佛的好境界。当人家骂你,诽谤你,对你不好的时候,能够沉得住气,实际上就是修到一定境界,佛法讲就是开悟。为什么妈妈会跟孩子吵架,妈妈修养不够,孩子修养也不够。如果妈妈多懂点佛教道理,懂得这个孩子来之不易,是我的孩子我必须好好培养教育,她就不会跟孩子吵;而如果孩子知道妈妈十月怀胎,在自己身上花了很多心血,我为什么要离她而去,为什么要跟她吵架,她也是为我好,自己的母亲没有跑到马路上去找一个人来骂,因为我是她的孩子,所以她对我这么好…如果两个人都有修养,两个人都懂道理,你说这个架还会吵吗,这就叫开悟。所以人家说开悟之后,八风都吹不动,就是不管来什么风,都不会动摇的,怎么骂怎么讲都很稳得住自己,实际上就是学到佛法的小定。
111128【法会完整原文
这种快乐是小定之后产生的幻感 当气脉通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持久的、泛泛的快乐,但是不能执著这种快乐。一个人快乐之后哪怕是法喜也不能执著,执著就会迷进去,就会出偏差。比如当一个人说:我是学过佛的,我过去怎样怎样的,这个人就是执著,执著于自己已经学过的一点点东西,用它充实着自己的整个灵魂和肉体,又如何接受另外一种新的事物呢?如果一个人执著了,方向就会出偏差,因为执著这种快乐之后,而这种快乐是小定之后产生的幻感,当一个人小定时,就是一个人忽然之间好像醒悟过来了。比如原来我念经可以找到好的工作,那么我念《准提神咒》去刮六合彩也能赢了。这就是小定之后方向偏了,执著就出来,方向和目的都不正,你们说会刮到六合彩吗?这种幻觉的感觉是不真实的,一晃就会过去,是不能永恒的,是不能久恒的。这种不能持恒的态度,在禅宗里就叫初禅。初禅是禅宗里打坐之后刚刚有点幻觉,比如能看见菩萨了或能看见一些灵界的东西。
【白话FF】2-11完整原文
关于小定、大定产生的快乐;只要执著都是不正的 问:...小定之后产生的快乐不是真的吗?
答:不是永恒的,所以不是真实的。
问:大定之后产生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吗?
答:这种快乐,到真正的性空是没有快乐悲伤,不生不灭的,所谓的快乐是想象出来的,不是永恒的。
问:执著之后会导致方向和目的都不正吗?
答:只要执著都是不正的。
问:大定之后产生的快乐也不能执著是吗?
答:不能执著。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八十七)完整原文
到底怎么来“看”人生,叫“观” 要改变人生观。到底怎么来“看”人生,叫“观”。我们怎么样来“看人生”,就是“人生观”。人生观,要改变它,要看破,一切都是无常的,为什么不看破它?不要被茫茫的红尘所困、所累。人的一生,为了一个面子,为了一个名利,为了一个著相,“我一定要”“这句话我面子没有了,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失去了很大的面子”“我是一个老学佛人”……没有,这一切如梦幻泡影。记住,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无常的。一个小时之后,可能你早就想通了;如果你一个月都想不通,说明你非常执著。所以不要被滚滚红尘里的五浊恶世所累及、所困。一切名利得失,一定要把它淡然、消掉,什么名,什么利,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我们得到了多少,我们最后都失去了。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得到了,我们又失去了。名和利都会走的:利,比方说有钱、有房子、有汽车,都会慢慢地没有;名,你今天做会长、做董事长或者做老板,一改选,你就没了。所以一切要把它看得淡然一点。就像我们吃饭一样,淡一点,你可以吃饭;太咸了,你吃不下去。人间的纷争烦恼就是过眼云烟。人间哪有纷争烦恼?我们小时候有很多同学吵架,有很多小朋友见了就喜欢吵架,现在想想我们多么可笑。学佛之后我们才知道,这一切简直根本就不应该记在心中,当时不应该去争吵,那种无稽之谈,现在讲起来都觉得非常惭愧。当然不能说人一生出来就能有觉悟,还是有个过程的。
白话视频29完整原文
“观”是观照,观照本身具有智慧 师父说“观”是观照,观照本身具有智慧,因为当你观照自己意识本身慧命的时候,你的智慧就产生了。所以,一个能够成功的人,他会不停地看自己做得对不对,就是观照。师父这里有很多的弟子,他们经常会观照自己哪一点做得不对。他们虽然没观照到自身八识田,但至少他们已经观得不错了。他们会观照自己做这个事情,师父会不会责怪他,师父会不会对他有意见。实际上,他第一步这么做,等到以后他会想自己这样做菩萨会不会指责他,菩萨会不会说他这样做不对,这就是一步一步地在进步。
白话佛法11-40完整原文
经常观照自己的念,就是观念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讲某个人的观念好不好?观念对不对?这就是在关注自己的念头,然后产生一个正念,就是你为人处世的正确观念。修行人和一般凡夫的不同之处,就是其心念不一样。学佛人的心念,总是想着帮助别人,总是想着怎样更好地去救度众生,怎么样做好事不留名,怎么样慈悲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不是做了点好事,就整天喜欢自吹自擂,生怕别人不知道。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人的明觉和明察,自己做点好事心里很明白,马上就能觉悟察觉到:“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不能骄傲自满,我本来就应该帮助别人。”经常有明觉明察的人,就会正念现前,就会更加仔细地观照自己的念头。
讲述于观音堂2020-09-04完整原文
修正自己内在与外在的观念 观照自己就是经常察看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内在与外在的观念。内在的观念是什么?就是你心里想的,而别人不知道的,内在的观让你看到事物所产生的念头。比方说,你在心里想:“我凭什么对他好?”有观吗?有观;产生的内观念头就是:“我没必要对他好。”这就叫内在的观念。外在的观念是什么?“我看到这个人很可怜,我很想帮助他。”外在的观念和内在的观念,你都要修正,都要正确,你的行为才不会出差错。凡夫不管自己的心,也管不住自己的心,外面一看:“我应该帮助这个人。”但是心里一想:“我自己还没过上好日子呢!”那么,你的意念由内在的观念,取代了外在的观念,结果就是你没去做这件好事。
要懂得,我们内心不能随着红尘世俗的观念而随波逐澜,不能像海面上的浪花一样沉浮起伏,所以佛菩萨让我们要时刻观照自己的心念。怎么样修正自己的心?菩萨让我们要常问自己:你是否有贪心?你做错了多少?你今天做了多少不该做的事情?你今天恨过多少不该恨的人?你的心散乱吗?你今天有没有宽大的胸怀?你今天的心是不是精进?你今天有多少次,因为杂念影响着你的正思维,而你用自己内心的观念来修正它,修正了自己不正的观念?
讲述于观音堂2020-09-04完整原文
形成一个特殊的意识概念 要学的,太多东西了。你们以后跟师父在一起,有时间以后我跟你们讲讲心理学,这里边的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形成到发展、到自己最后的这种意识的寂灭,就是像佛经里边讲寂灭,像灭度一样的。一个理论的出现,一个想法的出现,伴随着你对这个事物的外观、内观的一种磨合,形成一个特殊的意识概念,然后储存在你的八识田中,一样的。心理学虽然没说八识田中,但是心理学说内心、内内心,实际上内内心就是八识田中,外心就是六识田中
Wenda20200607 59:25完整原文
第一个观的阶段叫观想,第二个阶段叫观照 观想是把你心中拥有的勾画出来的一个景象先观一下,看一看,再想一想。观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照见自己内心的好、坏,一切都看到了,然后你要把这一切都看成空的。因为人间所有的一切都在五蕴之中,所以《心经》里说“照见五蕴皆空”。等到你完全摆脱了烦恼,摆脱了脑子里的善和恶,你想一想看,你已经完全超脱和解脱了,那你已经关照了,已经照着自己的本性去做了。因为你看到了自己的本性,而且你“照”,实际上就是检查,知道了。所以人家说“请您关照关照”,实际上就是出手帮我的意思。比如你跟一个领导说:“请您帮我观想观想”,那么下次你找他的时候他会说:“我帮你想过了这件事情”。如果你跟这个领导说:“请您帮我关照关照”,他就说:“我帮你找过某某某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学佛要有智慧,
【BH佛法】180403完整原文
什么叫“观”,什么叫“想” “观”就是自己意识当中,在自己脑子里勾画出来的一种东西。比方说,我们用思维观,就是脑子想到一个事情,看到一个事情,实际上这个事情在现实当中是没有的,而是在你脑子里。“想”是看到了之后,你再去想。这就是“观想”。所以我们说,念经实际上就是观行,观想你的心理行为和思维,要观到自己空,观到自己悟。过去有很多的高僧大德,你问他什么事情,你越是问得多,他越是不告诉你。你问得急了,他就狠狠的瞪你一眼,不理你了,他觉得“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愚痴,你自己的内心在干什么,你自己的内涵在哪里啊?你自己本性的悟性在哪里啊?你自己的本源佛性在哪里啊?你什么都没有啊!”
【BH佛法】180403完整原文
观想是观想你的念头 你们知道观想是观想什么吗?你们不要以为是去想什么东西。观想是观想你的念头,是观想你的意念到底好不好,你的意念当中在想什么东西。因为一念善它往上,一念恶它往下。一个人的念头不好的话,他可能会一直堕落下去;一个人的念头好的话,他就上去了。所以当一个人的念头不好时,首先在他的境界当中代表往下了。当一个人很恨人家的时候,实际上最受伤害的是他自己本人,因为会损坏他的身体。所以念头很重要。
白话佛法4-34完整原文
观想其实就是锻炼自己的意念 什么叫观想?就是你想一想自己的念头对不对。你经常想,经常想,你的念头就不会错了。如果你经常去触及这个人的死角的话,这个人就会自杀。你们知道人的灵魂当中有一个死角吗?就是想不通呀,想不通就是死角。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这位老人家过去脾气倔得不得了,如果她不学佛的话,我就不敢去碰她的这个死角。如果我经常碰她的死角,经常去碰,她就会想不开的,说不定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因为她学佛了,师父才敢去触动她的死角,把她这个死角洗干净,让她锻炼出来了,她以后就不会生气了,就不会想不开了。如果现在她的孩子对她不好,她也能忍受,她过去是忍不住的。就是因为师父不停地触及她这个死角,让她慢慢地干净,所以她现在没有这个死角了,她活了。现在和孩子的关系相处得也好了。这个例子就是要你们明白懂得要重视自己身上很多的不好的孽缘,而且这些孽缘都是上辈子带来的。要把这些孽缘慢慢地擦干净,一定要擦干净。
要锻炼你的意念。比如今天意念不好了,马上想一想我应该不应该这样做?如果意念不好了,要想一想我不应该这么做。等到下一个坏意念出来的时候,你脑子里就想到了“我不应该这样做”,一种正思维它自然就出来了。比方说医生告诉你让你不要吃这种东西。如果你看见了,你马上用正念想“这东西我不能吃的,吃了身体会出毛病的”。等到第二次看见,自己知道这东西不能吃的。第三次、第四次……只要看到这个东西马上就想我不能吃的。这叫锻炼你的意念,听得懂吗?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只能锻炼自己的意念。你们大家要经常锻炼自己的意念。当一个不好的意念出来时,马上要把它克制住,然后用另外一个意念把它盖住、遮住。
白话佛法4-34完整原文
观,其实有很多的功能 “止”和“观”。止,就是止妄念的止。观,其实有很多的功能,不单单是眼睛看得见的叫观,还有叫观想,用意念去看自己在想什么,要让你观想出本来具有的德性和本性的功德。如果你一个人经常去观自己本性的德能,你会增加功德。很多人经常问师父:“师父,除了念经,除了烧小房子、帮助别人,还有什么功德啊?”师父现在跟你们讲的这个就叫功德。你想:“他家里很苦,我是学佛人,我跟着观世音菩萨在学佛,我良心很善良,我一定要去帮助他。”就这一段话是出自你良心本性的思维,在思想后你已经不一样了,你已经有功德了。现在知道了吧?心里只要想到帮助别人、慈悲别人,你已经在解决自己的功德问题了
白话佛法12-28
观,就是看;照,就是照亮自己 要念念般若观照。什么意思啊?脑子里要不停地想到智慧,要看到自己的智慧。观,就是看;照,就是照亮自己。要经常想到自己有智慧地观照自己,就是看看,我今天所有做的行为、举动和说话,我有没有般若智慧?你今天罗宾有没有智慧啊?你不知道。你经常想一想,菩萨是怎么做的?你这个智慧就生出来了。经常要想,我做得对不对啊?是不是菩萨应该这么做呢?
白话佛法6-11完整原文
照到自己的心、自己在做一些什么事情 “不见一法”,看不见一个法门。人间的法、所有的物品、所有的法都没有。就像佛教讲的,“万法皆空”。我们所看见的任何东西、任何事情都是法。不见一法是寂,寂中能静,寂中能照。照到自己,照到自己的心,照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所有在做的事情,要照到五蕴皆空。你能观想,因为你寂了,所以你能静;因为你静了,所以你能照见自己五蕴皆空,所以叫“观自在”。“观自在菩萨”,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另外一个法号。“观”就是观想,能够照到自己的心、自己在做一些什么事情。当你的心完全寂静下来后,你就是菩萨啊。你能够看到自己自在的本性,不就是观自在吗?那就是看到自己自身的佛啊,看见自身的菩萨啊。要想得深一点。
白话佛法4-7完整原文
自测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1. A
2. AD - 快乐本身就不是真实的,“是想象出来的”;“真正的性空是没有快乐悲伤,不生不灭的”;“第一个观的阶段叫观想”
【点下图】
安装APP苹果|离线|安卓
>>>诚邀您的参加《初学共修》<<<点击上方文字进入
信愿行
信愿行
二、六度波罗蜜|禅定41
6 相关定义-止念
记忆加深
6 相关定义-小定
记忆加深
6 相关定义-观
记忆加深
自测题及答案
止念
小定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