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148

【白话视频笔记】第99集 - 佛言佛语摘录(附-复习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0 07: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佛法笔记摘录】

第99集 - 谈见分与相分



本集视频


【看师父说白话佛法】视频合集

《初学答疑群》扫码进入
《Whatsapp学习群》<<<点击进入
如微信点开,选择右上角“浏览其中打开”

【最新发布】提取群-非法布施
欢迎愿意遵守群规的师兄

《每周四,日19点周三早6:20周六13点共修》




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实际上佛教的哲理观心理观已经早就形成了。从无始以来,众生因为有无明业力的熏习,慢慢地自己很多的无明业力产生,那么就产生一元是“能”二元是“所”这个二元对立迷惑。能,就是我们说是我能感受,我能做,所,就是我今天所感受的这个境界和环境。

BH-99


这两个对立的之间,产生的两者皆空禅修道,…也就是说你的做某一件事情也要;你对外境,你也要感受到的。

BH-99


大乘佛法有两个思想宗派:一个是唯识,一个是中观

BH-99


唯识就是唯识宗的见解,对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他们认为是意识主控,…佛陀曾经开示告诉我们说,“万法皆唯识所变”,因为你的意识变化了,你的心才会变化。…实际上人对主观意识的追求是非常强烈的,总是认为我自己的意识主宰我自己的所有的心态的变化

BH-99


佛陀说“万法皆唯识所变”——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心态发生变化,所以“三界皆唯心所现”。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在哪个界,现在你的心和未来你的心和过去你的心,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心识在转变。…我们境界的提高也是你的意识转变

BH-99


三界并不是由某一个特定的环境所创造,它不是一个无缘无分的这种无缘体来形成的,实际上它也是由众生内涵内心所现,因为你是本性的业力。为什么经常说这个人“善有善业,恶有恶业”?它这个业力并不代表完全都是恶,完全都是善,就是你的心所产生的外环境

BH-99


心会变,心会造作你的。所以三界不管在你的心中显化出什么,都是你自己造成的这就是师父经常给你们讲,痛苦也是你造成的,幸福也是你自己的业造成的。

BH-99


很多人痛苦来了怪别人,自己做错事情怪别人,幸福来了都说自己做得对。实际上对和错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为有些对的在过去就不对,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了,这就是对了;有些错的在过去年代是属于对的,现在年代就属于错的。所以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它是你的心识所变

BH-99


三界显示着都是你的本体所产生的业,你所产生的业又称为“自相”——自己的本相。…我们以自身以外共通的显现(就是如果你今天内心有概念,内心以外的环境所显现),那么就叫“共相”。

BH-99


环境客观存在的,这就叫“相分”;如果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你是理解它的,叫“见分”。…因为你自己可以看见你的见解,你的所见所为

BH-99


唯识论厉害就是厉害,人的心识分成了很多种,你睛看见的、朵听到的、子识别、头识别、体识别、识识别,这就是师父经常跟大家讲,还有末那识阿赖耶识。实际上这些都会成为一种个体的识别,也可以成为一种整体的识别,它就是相分见分

BH-99


统一的角度来讲,不管是你见分和相,它都是一体的,都是一心。这就是师父经常跟大家讲,有的时候是外心起作用,有的时候是内心起作用。外心是起作用变化的条件,而内心是起作用变化的根据

BH-99


”和“”实际上就是告诉你们是心在做,是心为一体。…真正地改变你的,还是你自己内心的主观部分

BH-99


佛陀能够告诉我们,这个外相可以影响你的内心,也就是你的心在动,你看见的也在你的心中动;你没看见也是在你的心中在运作。所以佛陀就是告诉我们,你要记住

· 心生则境生,你只要心生出来了,境界就生出来;

· 心灭则境灭,你今天想这件事情没有了,它就没有了,你今天烦恼生出了,你就有了;

· 境生则心生,你看到这个环境,你的心产生了一些想法了,那么你的心就生出来了,那么境灭了则心灭

BH-99


人的心,佛说“心即是境境即是心”。环境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环境。所以当我们去注意这个世界上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心可能还在,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我们的心就会动,我们的耳朵听到了,我们的心又会动,所以叫“无见就会无感觉”。

BH-99


不要心无罣碍不要别人讲,你就有虚空的感觉。心中有虚空,而虚空的感觉,时间长了,在你的心中就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环境,那就叫空境。…空境就是你心中的一种高尚的境界。因为经常心空的人他不会有烦恼,而在红尘当中滚滚的人,他的烦恼不离身,所以我们情愿要修心修到空境,那种境界才是日后超脱六道的根源

BH-99

返回上一篇

学习下一篇


或者

一起来复习

边听边看边填空

建议对照文字,并手写纸上便于记忆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记得师父上次跟法师开示,讲到了佛教的心理学。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实际上佛教的                                已经早就形成了。从            以来,众生因为有                         的熏习,慢慢地自己很多的无明业力产生,那么就产生了“一元是    ,二元是    ”这个“                       ”的迷惑。“能”就是我们说是“我能感受,我能做”,“所”就是“我今天所感受的这个                         ”。实际上这个二元对立的            ,很多的学佛人都是为了要消除这一迷惑,他们用“能”感受的内心(今天我能去感受某一件事情,用自己“我能做这个事情”的心)和所感受的境(就是我能感受到这个环境的变化和我能感受到心的变化),这两个对立的之间产生的两者                                ,要两者皆空。也就是说你的    做某一件事情也要空;你对              ,你也要感受到空的。师父会跟大家做进一步的分析。


在大乘佛法当中,大乘佛法有两个思想宗派:一个是            ,一个是             。唯识就是唯识宗的见解,对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他们认为是            主控,这实际上就符合了佛教的大乘佛法的第一个见解。佛陀曾经开示告诉我们说,“                      所变”,因为你的             变化了,你的    才会变化。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认为“我买的这个东西,我很划得来”,然后你的心就变化了,你就觉得很开心;你觉得今天花了很多的钱买了一个东西,你划不来,那你的心就产生另外一种变化。实际上人对                        的追求是非常强烈的,总是认为我自己的意识来             我自己的所有的             的变化。


所以,就是有一个人吃亏了,比方说他今天损失钱了,有的人就懊悔一辈子,“哎呀,我在几岁的时候,我曾经掉了多少多少万钱”;那有的人就说,“哎呀,花钱消灾啊”,他的意识             ,那么他的生命、他的整个的人的            都会转变。所以佛陀说“万法皆唯识所变”——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             发生变化,所以“                           所现”。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在哪个界,           你的心和              你的心和             你的心,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            在转变。


这就是师父上次跟大家讲的“三界唯心所现”,就是讲的我们           的提高也是靠你的意识来转变。今天万法——不管什么法,在人间的一切都是你的              转变,而让你的             在改变。你认为开心了——实际上这件事情很苦,其实你就开心了;你今天认为倒霉了——其实这件事情大家都很羡慕你,你觉得不开心,实际上你承受的就是一种不开心。有的人很不喜欢做领导,觉得很烦,做一个群众没有什么烦恼。一旦他被选上去了,做了模范,劳动模范,他就觉得很烦,他的意识变化,所以他天天就板着个脸,过去他笑嘻嘻的,对不对?所有的一切就是你的            


所以我今天再着重地继续跟大家做一些唯识论的开示。也就是告诉大家,三界并不是由某一个            的环境所创造,它不是一个                       的这种无缘体来形成的,实际上它也是由众生                       所现,因为你是本性的              。为什么经常说这个人“善有善业,恶有恶业”?它这个业力并不代表完全都是恶,完全都是善,就是你的    所产生的                 。举个简单例子,你这个心是一面镜子,你今天照见了善,你心中就有善,照见了恶,你心中就有恶念。那么这就是告诉大家,心会   ,心会           你的业。所以三界不管在你的心中显化出什么,都是你               造成的。这就是师父经常给你们讲,              也是你造成的,              也是你自己的业造成的。


所以很多人痛苦来了怪别人,自己做错事情怪别人,幸福来了都说自己做得对。实际上        只是一个             的概念,因为有些对的在过去就不对,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了,这就是对了;有些错的在过去年代是属于对的,现在年代就属于错的。所以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它是为你的              所变。比方说我现在告诉你这件事情可以做,你心识说“好啊,我在做这件事情”,过一会儿我又说这件事情不能做,你的本性在转变,那么你的            所造出来的,你就觉得“哎哟,这是错的,我不能去做”,明明过去可以做,现在不能做了,这是你的意识在转变。


所以三界显示着都是你的              所产生的    ,你所产生的业又称为“               ”——自己的本相。所以师父经常跟大家讲,我们以自身以外共通的显现(就是如果你今天内心有概念,内心以外的环境所显现),那么就叫“               ”。师父上次跟大家讲叫“二元对立”,这个“二元”就是“能”和“所”,上次我跟大家讲到环境的变化,那是客观存在的,你心理的变化是你主观的能动性。所以环境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叫“                 ”;如果你的心是主观能动性,那么你是理解它的,叫“                   ”。


比方说,“哎呀,今天怎么下了?”,很多人都以为下雨不好;因为这个地方干旱,好久没下雨了,对另外的人心所现,就是下雨是好事情,甘露来了。那么心是主观者,你今天认为下雨是好的,那就是甘露;你今天的心认为下雨不好,那是“见分”,因为你自己可以看见你的             ,你的                      。所以唯识论厉害就是厉害,把人的心识分成了很多种,你眼睛看见的、耳朵听到的、鼻子识别、舌头识别、身体识别、意识识别,这就是师父经常跟大家讲,还有                                           。实际上这些都会成为一种              的识别,也可以成为一种                 的识别,它就是                              。统一的角度来讲,不管是你见分和相分,它都是一体的,都是                。这就是师父经常跟大家讲,有的时候是              起作用,有的时候是                起作用。外心是起作用变化的             ,而内心是起作用变化的               


举个简单例子,两个朋友因为某些事情争吵了,经常争吵,那么到底要不要好下去,这两个朋友。那么              就是告诉大家“吵架,吵架”,内相就是“哎呀,没有原则性的问题,只是一些观点不同”,那么最后你的内心不会起根本的变化,也就是说两个朋友可以交下去。那么外面的条件再吵再闹,你自己认为这个没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这就是你的              


所以“见”和“相”实际上就是告诉你们是    在做,是心为               。你的外心看到的某一件事情的颜色、形状或者观点,或者大小,或者你眼睛看到的这件事情很糟糕,耳朵听别人说“哎呀,这多难为情,大家都在讲我”,这是你视觉部分,这只是你的一个                             的一部分,真正地改变你的,还是你自己内心的              部分。你认为这件事情是重要了就是重要了,所以别人跟你讲再多的恶言恶语,说“这个事情怎么样……”,你心不引起重视,这件事情不会重视。


就像很多过去车间里的人,去跟厂长说了,“哎呀,厂长,车间漏水很严重”,厂长不重视,这个事情不会重视。厂长说,“哎呀,这怎么可以?”,那马上这件事情重视。实际上就是一心,见分和相分都是属于一体的。所以我们就像做梦一样,我们在没醒之前,做梦还没醒过来之前,我们人会本能的以为我们见到的事情都是真实的,我们认为这件事情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心理学讲“今天做了一个好梦,到某个地方去了,很开心”,那么你以为在梦中,就是你认为这是存在的东西。实际上当你梦一醒过来之后,你梦中所见到的开心的事情和你所见到的境界,全部都去除了,没了。那么这个梦和你没醒之前,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               


你想想看,如果梦不是延续下去的话,那你就醒过来了;这个梦如果能够延续下去,让你一直很开心,那你就在这个环境当中非常地开心,也是你的自己的“             ”。因为你的见解让你开心了,“哎呀,认为这是真的”,就开心了。    只是一种显相,让你理解,让你知道。举个简单例子,你看见这个人一直盯着你看,你觉得他很喜欢你,你只要有这个“                 ”,用你自己的“见分”去理解它——“我见解他是喜欢我”,你就会产生一种法喜。这就是我们说辩证,这就是一种心理学。


我小时候听过一个笑话,说一个男的脸上有很多的麻皮,皮肤长了很多麻皮,不知道找了多少女朋友,人家都不要他。结果有一天,人家给他介绍了个幼儿园的老师,这个老师跟他见了面之后,那个男的就跟他说,“你明天还能再出来我们再见面吗?”那个老师说,“好啊,明天晚上好吧,不要太晚,天黑之前吧,5点钟,我们还在老地方见面。”那个男的欣喜若狂,实际上用心理学上来讲,他的              得到了满足,他看见了这个    。就是耳朵听见了人家要约他,眼睛看见了“她看见我满意,明天晚上再见面”,这个相分跟他的见分,就是“我认为她还会要我”。等到第二天,天还没黑,老师带了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过来了。这个男的一看她,“哎,你把这么多小朋友带过来干嘛,我们谈恋爱。”那个老师不理他,就冲着小朋友说,“小朋友们,大家把头抬起来,看看这位叔叔。”一看看了之后说,“你们如果现在不肯打预防针,以后大起来就跟这个叔叔脸上长麻皮一样。”


他这个相是他的              的相,没有             的相。“分”就是他内心的              意识产生了错觉,这就是心理学。他是            意识,没有曲折——曲观意识。所以师父告诉大家,佛陀能够告诉我们,这个               可以影响你的内心,也就是你的心在动,你看见的也是在你的心中动;你没看见的也是在你的心中在运作。所以佛陀就是告诉我们,你要记住“             则境生”,你只要心生出来了,境界就生出来;“            则境灭”,你今天想这件事情没有了,它就没有了,你今天烦恼生出了,你就有了;“境生则心生”,你看到这个环境,你的心产生了一些想法了,那么你的心就生出来了,那么境灭了则心灭。


举个简单例子,你们晚上在很远的地方,突然——你们听不到声音的——很远的地方有一辆车开过来。在农村的时候很暗,根本没有灯的,你看看很远很远的地方,这个汽车只有一盏灯,因为那个灯坏掉了。你看见一盏灯很远的,忽忽悠悠的,而且因为汽车开的时候还有很多树,所以这个灯一会儿亮,一会儿不亮。你可能会心里产生,“哎呀,是不是见到什么灵性了?”实际上它就是一个汽车、一盏灯经过很多的树木,它是一闪一闪的。这就是你的心在生。等到它开到你面前了,“哎哟,一个灯的汽车。”境没了嘛,心也灭掉了。


你今天对这个人的恨也是这样,你恨他。等到他跑过来跟你说“这件事情不是我讲的,是别人讲的,你不要误解我”,你这个境就灭掉了。所以人的心,佛说“心即是境,境即是心”。             就是你的心,你的    就是环境。所以当我们去注意这个世界上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心可能还在,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我们的心就会动,我们的耳朵听到了,我们的心又会动,所以叫“              就会无感觉”。所以不要去看到,                      ;不要去听别人讲,你就有            的感觉。心中有虚空,而虚空的感觉,时间长了,在你的心中就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环境,那就叫             。空境虽然不像红尘当中的色境——今天看见这么多party(聚会),这么多人,这么多商铺,霓虹灯,很开心,但是空境就是你心中的一种              的境界。因为经常               的人他不会有烦恼,而在红尘当中滚滚的人,他的烦恼不离身,所以我们情愿要                     空境,那种境界才是日后                          的根源。




更多白话视频笔记


白话佛法学习 - 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防失联、更多精彩【点击】下图


防失联【点下图】安装APP苹果|离线|安卓



【点击下图】进入【资料大全】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3 05:38 , Processed in 0.0805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